嘉澳环保:国内首家生物航油出口企业引领航空减排新赛道

在全球航空业加速向“净零排放”转型的背景下,生物航油(SAF)作为绿色航空燃料的核心载体,正成为各国竞逐的产业制高点。2025年5月6日,嘉澳环保(603822.SH)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实现首批生物航油的市场化销售,销售量约13400吨。此次出口订单具有标杆意义,不但是公司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重要突破,还标志着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也开创了国内生物航油出口的先河。而早在5月1日,嘉澳环保刚公告正式获得生物航油出口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被纳入“出口商白名单”的企业。这些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生物航油产业首次打通国际出口通道,也意味着嘉澳环保凭借技术认证与政策支持的双重优势,正式跻身全球航空减排的“黄金赛道”。

国内首家生物航油出口企业:政策突破与市场机遇

根据商务部等四部门批复,连云港嘉澳2025年可在满负荷生产37.24万吨生物航油的产能范围内申领出口许可证。这是国内首次通过“白名单”机制开放生物航油出口,产能核验是关键门槛,既防止低效产能无序扩张,也为技术领先企业创造先发优势。

这一政策突破与国内航空业低碳转型战略紧密联动。自2023年9月起,我国已在四大机场启动SAF应用试点,计划至2025年逐步扩大规模。嘉澳环保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出口资质的企业,可灵活调配境内外资源,结合国际碳税政策与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供应,进一步打开全球减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出口资质的获取不仅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更将加速中国SAF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生物航油:国家绿色战略下的核心产业

生物航油以废弃油脂为原料,通过先进工艺转化为清洁燃料,兼具资源循环利用与碳减排双重价值,被视为航空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近年来,我国政策端持续加码支持生物航油产业发展。

2024年5月,国务院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广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同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指导意见》中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此外,2024年国家启动SAF试点项目,计划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机场推动生物航煤常态化加注。连云港嘉澳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周边机场密集,区位优势显著,有望在政策红利下快速对接国内市场需求。

国际层面,欧盟要求2030年SAF掺混比例达6%,而中国SAF出口资质的开放,为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减碳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尽管亚洲多国尚未建立强制标准,但全球航空碳税压力与绿色供应链需求,正推动SAF成为国际贸易的新焦点。

适航认证与全球化布局:未来增长的双引擎

技术认证是生物航油商业化应用的前提。2025年3月,连云港嘉澳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其生物航煤产品正式通过适航审定,具备商业化应用资格。这一认证不仅为产品进入国内航空市场铺平道路,更意味着其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此外,嘉澳环保已取得欧盟ISCC和DDC认证,成为少数同时满足欧盟、全球航空减排计划及国际可持续标准的中国企业。这为其突破海外市场认证壁垒、对接国际客户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BP等国际能源巨头的战略入股,公司在资金、技术合作与全球化渠道拓展上获得强力支撑,未来有望通过连云港出口试验区,进一步对接国际航运枢纽,提升国际竞争力。

从适航认证与国际认证的双重突破,到国内首家生物航油出口企业,嘉澳环保已在国内航空减排赛道占据领先地位。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政策支持、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正形成合力,推动公司从区域龙头向国际绿色能源供应商跨越。尽管面临国际市场竞争与认证体系差异的挑战,但凭借产能核验机制的政策护航与技术迭代能力,嘉澳环保或将成为中国SAF产业参与全球减碳博弈的关键力量。13400吨生物航油出口仅仅是个开头,未来,随着公司产能逐渐释放、全球航空业碳减排倒计时的开启,这家公司的动向值得持续关注。